EMBA网讯:2017年12月9日下午,复旦大学EMBA同学会年会产业论坛之文创论坛邀请了文化产业资深人士共同探讨这一主题。
主题演讲嘉宾观点摘录
文化产业的四大“爆点”
文化产业受到四大动力强有力推进,而新型业态正在全球创新化的背景下不断涌现。此时我们要从文化投资的角度来更好地把握住风口。这四大动力分别为:
第一,把握主要矛盾,推动新的发展。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我国文化产业的目标就是要出口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创意密集型的文化服务,进一步进入到世界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服务链和品牌链的高端。
第二,促进消费升级,释放新需求。近年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催生了强有力的文化消费需求。人们对时尚、旅游、艺术等领域的文化消费不断升级,对新的文化产业动能表现出一种渴望。此外,文化产业中有很多困难,可以依托于数字技术、数字平台以及新的运作模式来解决,这些也可促进新需求的产生。
第三,文化科技融合,激发新动能。我们要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怎么样把技术投资、创意、内容组合成为一种新的、可控制、可预期的商业模式,把创意、技术、解决方案、对市场精准把握以及对新的商业模式的开发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
第四,因地制宜,开发多样化模式。文化产业总是聚焦在某一些领域和某一些空间,其聚焦的要素主要是资本、内容、科技、人才。科技决定了产业的动力和资本的规模,内容决定了发展的导向,还有科技与人才,这四种要素有机结合才能像核裂变一样迸发出奇迹般的光彩。
——花建
教授
社科院研究员
著名文化产业专家
圆桌论坛的观点摘录
文化产业的未来:向内容齐聚,向外拓展
从我们做体育多年的经验看来,体育自身要盈利非常困难,它只能作为一个杠杆来撬动其他领域,可以说体育是一个“+”号。未来体育的发展方向,是在数字营销、有实力的体育竞技、与游戏合作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这也是响应国家对体育发展的号召。
提高盈利能力的重点在于一定要打造周围的服务。体育的专项交给专业的运动员来完成,而我们作为体育人,要打造场景、营造视觉效果,呈现给体育迷一场真正的比赛,同时也把电视机前的体育迷引入到赛场。因此专注于打造一个好的IP,组织一场好的赛事,是未来的盈利模式。
——牛爱岩
体育之窗文化公司副总裁、战略合作伙伴
未来发展文旅项目的核心就是资源,如果没有区别于他人的资源来打造项目,将来的文旅很难能够起来。中国现在不缺文旅资源,国际国内都有,只不过还没有深度地去挖掘文化的内涵或者说已有的项目打造得不够经典。
文旅项目的发展战略有几个方面:首先,受众的旅游偏好由原来的内容旅游、产品旅游,转变为更倾向于一种体验式旅游。其次,产品需要有核心的东西作为支撑,比如特别的资源。第三,文旅项目前期投资较大,尤其是基建投资,如果想要早点回款肯定要带动一些地产的发展,这是一种配套发展的战略。
——陈格喜
上海合元创申投资公司董事长
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红火,特别是影视行业,这是非常热闹的市场。在影视剧投资的风险把控上需要考虑几点。
一是政策风险把控。我国国情比较特殊,并不是所有我们想要拍的作品都有可能放映,影视剧放映与趋势政策的制定紧密相关,并且广电政策的变化比较快。
二是做好预判。影视类投资有一定周期性,并不是今天投下一两个月以后就可以播了。因此,我们对市场以及政策要有个预判。
三是从产品结构设计的角度,来保证投资人资金的安全。在项目的选择上,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是常识性,包括作品本身、团队、导演、主演等,在目前的市场上是不是受欢迎的程度比较高。另一方面,考虑影视轻资产的性质,知识产权没有太多的抓手可以抓在手里,因此可以寻求比较强的担保。
——蔡明君
华夏文冠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
在文化产业中,无论是体育、文化地产还是影视投资领域,都有共性的发展思路。
一,开放式拓展、闭环式运作。在拓展时减少束缚,可以与多个品牌合作;在运作时掌控严密,尽量规避风险,形成投入与产出链条的闭环。
二,对机遇和风险的双重把握。我国在试探性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法律、规章和制度,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的风险需要我们自行把控。
三,文化产业既有向内容集聚的向心特质,也有向外拓展的离心特质,这启示了我们如何来规避那些过于拥挤的、竞争过于残酷的红海,而着力来拓展更加具有广阔空间的蓝海。
——花建
教授
社科院研究员
著名文化产业专家
文/复旦大学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