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MBA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EMBA >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 新闻动态 > 正文

浙江大学EMBA教授张钢: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9-09-10 10:03:38
收藏 分享 评论(0)

  读书有用吗?读经典有多大作用?在这个快速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

  8月30日,浙大EMBA启真社【启真·国学课堂】第一课开讲,浙大EMBA《管理哲学》课程师资张钢教授从文化自信和尊重开讲,和大家交流了“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浙江大学EMBA讲课图片01

文化自信要靠阅读经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身边有两种人,一种整天在网上抱怨,这是文化自卑的表现;另一种自我感觉良好,不断批评其他人和事物,这是文化自负的表现。这两种都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张钢说,文化自信带来的是尊重,是对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不同的清醒认识。

  如果说文化自信是整个民族的目标,那么管理者的目标就是理解、认识和发挥每个人的潜质。

  “你如何看待一个人?一些管理者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像是驯兽师驯服动物,这是把一个人当作一个生物基因来看待。越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越需要广泛的教育和关心,他们就是知识本身,”张钢说,“尊重会让人自觉、忘我地工作,不断创造和奉献,如果得不到尊重,人才就会流失。”

  因此,不能把人当作纯粹生物或者一个生产工具,这是管理者的大忌。同样,并非给足了钱就能获得人才,而是要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去理解,去激活他们的潜能。换句话说,要将人当作一个“文化基因”来看待。

实现管理者真正的核心价值

  生物基因有一个化学载体,文化基因的载体是什么?张钢的答案是:文化经典。

  日本教育学家斋藤孝在他的著作《深阅读》里打了个比方,将人类的思想比作地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的水。相较而言,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地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须具备“深潜力”。而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

  沉淀越深的泉水越清澈,经典的背后,是一步步文明的进展,文化传统最深层次。经典是经过时间历练,经过地壳层层过滤,人类智慧的层层选择,可以丰富你的思维、言语和行为。

  “管理者的领导力,本质上就是一种思维能力和表达,管理者这个职业的立足点就是思维能力。阅读是思维的体操,阅读经典最重要的是帮助管理者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帮助管理者建立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扩展职业视角,培养职业思维方式,从而引领自己的团队在社会中可持续发展。”张钢说。

  “思路决定出路,对于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来说,战略思维能力是引领企业发展的关键。”张钢说,“我们要学习一步步去挖掘文化传统最深层次的部分,这才是营养最丰富,对塑造思维最有价值的部分。

浙江大学EMBA讲课图片02

我们需要阅读哪些经典?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说过一句话,“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阅读是学习的组成部分,学习是为了改变,阅读经典是为了改变人的气质。

  西方谚语有一句叫,you are what you eat,经典之作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也影响着一个人的输出。

  不过,文化经典与文学经典还有所差别,文化经典更直接地承载了民族的文化基因,而文学经典则是间接承载着文化基因。

  作为中国管理者,要首先阅读自己的文化经典。从哪里入手?张钢提出了要首先阅读九本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仪礼》、《传习录》、《道德经》、《庄子》、禅宗,涵盖了三家最主要的思想内涵:儒,释、道。

  “阅读经典的意义,就是将管理和文化融为一体。”张钢强调。

浙江大学EMBA讲课图片03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逐字逐句读书已经变得有些费劲,又有些过时,但为了寻见宝贵的清流,张钢仍然鼓励大家养成每天读半小时经典的习惯,慢慢叩开经典的大门,循序渐进,直到一点点读完,并与大家一起立下了启真社的国学三年计划。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