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MBA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EMBA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 师资队伍 > 正文

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未来30年,上海产业体系会是啥模样?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6-10-13 16:33:52
收藏 分享 评论(0)

  芮明杰,出生于1954年5月,江苏宜兴人。主要研究企业发展、公司理论、产业经济学、管理创新。现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企业管理、产业经济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并兼任中国工业经济研究开发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并受聘成为多家股份公司独立董事。

  芮明杰教授:未来30年,上海产业体系会是啥模样?

  就在近期揭晓的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面向未来三十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系列课题评选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芮明杰的课题《新技术革命趋势下的上海综合性全球城市未来新型产业体系构造研究》获得了一等奖。这一课题站在长期的时间纬度上,向我们“剧透”了互联网、3D打印、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给产业体系带来的巨大变化。

  “智能工厂”孕育而出

  “传统的认识中,互联网信息技术仅仅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随着互联、数字、智能化的融合,智能工厂将孕育而出,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方向,而其核心正是互联网信息技术。”芮明杰表示,互联网信息技术下的物联网,WIFI技术,云计算技术打破了人指挥机器的传统模式,让机器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变化,人只要提要求,机器就能自己完成制造。

  所谓的“工业大数据”,其实是由一个产品制造流程或者一个工业体系带出的数据。工业大数据使得产品带来更高的价值,每一个出产的产品最后都能回馈信息至生产者手中,从而反过来影响之后的生产者决策与行为,也能提前为生产者应对突发情况做出提示,使得生产过程中不再存在不确定的信息。工业大数据的信息系统对制造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步成为新一代智能制造装备或工厂。

  芮明杰表示,基础产业技术的革新改变了制造的方式,由人指挥机器向人提出要求,变为机器智能自行生产转变,使得产品的制造更简单,更高效。

  定制化将成“标配”

  随着新技术风起云涌,智能制造将呈现出全新的格局。

  智能制造装备是实现定制化的生产的基础“工人”,这一领域的的前沿是3D打印技术以及高端机器人技术。以3D打印技术为例,零部件通过在三维模型中融化材料的连续层制成的——叠加材料而不是减去材料。这一技术可在不使用任何工具或固定装置的情况下制造物品。制造过程不会产生任何废料,也不会因为产品复杂而产生额外费用。

  未来,各个工厂将具备统一的机械、电器和通信标准。以物联网和服务互联网为基础,配备有感测器、无线和RFID通信技术的智能制造设备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监控。由此,智能工厂能够自行运转,各个工厂之间的零件与机器还可以相互交流。结合大数据技术,智能工厂能对生产与修理做出可能的提示。

  在芮明杰看来,由于未来的“配送系统”将与定位技术结合的更加紧密,从而实现零库存,以及实时响应送货。与之对应,交通系统也会受其影响,产生相应的革新,与智能城市的发展目标相互呼应。

  布局大功能性产业

  根据课题的研究,技术革新是未来新兴产业体系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消费者个性化,集成化,便利化的背景下,引起了产业之间的边界消失,虚拟与现实相互连接,生产与生活组织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这些专变可能导致三次产业划分的困难,新的消费导向的大功能集成产业的构成与智能互联生产服务体系,“上海未来作为全球城市,作为全球城市的领导者,必然会最早迎来这些变革。”

  伴随着需求以及生产体系的演化,产业之间的边界愈发模糊,生产、服务不能分割,过去的分类标准也越来越不适用。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第一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区分困难。一二三产业分类法可能不再适用,或仅能提供一定参考,芮明杰指出,“正是由于生产与服务的划分困难,上海未来新的产业体系应当划分为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大功能性集成产业。”

  具体来说,大功能性产业包括四大类,第一是围绕消费的大功能集成产业,如大消费品生产服务(衣食住行),大健康生产与服务等;第二是围绕生产装备服务设施的大功能集成产业,如智能、定制装备与服务设施制造服务产业等;第三是基础性功能的集成性产业,如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服务产业等;第四为生产生活组织功能性集成产业,如物流网络、流动与服务产业,信息、知识技术创新及服务产业等。

  “这些新型产业体系运行的逻辑就是以智能互联生产服务系统,满足个性化产品与服务需求,”芮明杰说。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