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MBA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EMBA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 新闻动态 > 正文

北大光华院长刘俏:商学院教育的价值是什么?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04-20 18:14:33
收藏 分享 评论(0)

  EMBA网讯:近日,北大光华思远行更远系列活动走进上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与当地企业家们面对面深入交流,探讨当今中国商学院教育的价值。

  中国这么一个宏大的经济体

  这么伟大的一个故事怎么能讲好?

  中国现在不缺钱,央行一开水龙头就可以用25万亿的金融资产来撬动6万亿的GDP增长;中国人现在也不缺钱,世界的旅游消费都在靠中国人推动。那中国的未来需要什么?思想。只有抛弃了功利的氛围、来到相对比较安静的场所、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实现的思想。

  能否不再强调“保增长”?

  在讨论宏观政策的时候,大家几乎一边倒讲“保增长”。然而,在经济增长逻辑和微观基础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稳增长与防金融风险很难兼得,只能与“开水龙头”划等号。宏观政策的话语体系需要做一种修订,就是在确定经济成长目标时,能否更多强调“失业率”、“通胀”、“房价”等与普通民众获得感关系更为密切的指标。

“保增长”

  从长远讲,重塑微观基础是中国实现经济稳健增长的关键。国企改革、财税改革、企业减负、私有产权的保护等必须加速。这个改变只有通过更详细、透彻的政策研究,才可能产生。

  令人狐疑的话语体系

  现在有很多似是而非、令人狐疑的话语体系,像是“产融结合”、“全球500强”、“多元化”、“全产业链生态系统”、“顶层设计”等……它们往往混淆问题的症结,不利于中国微观基础的提升和增长逻辑的重塑。全球500强企业里面,有10个可能是亏损企业,有2个可能已经揭不开锅,这种情况下再谈全球500强有什么意义?这种话语体系和价值观的变化,对企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启示?这个需要探讨。

  现在的商业智慧都在教大家怎么赢,其实透过更宏大的背景,把价值观从输赢之间抽离出来,你会发现商业智慧和见识经得起推敲。我们需要重新修正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商学院有这个价值。金融越发达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吗?多元化程度(尤其是产融结合)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吗?金融创新(如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等)到底能不能提升金融中介的效率?中国股市到底什么问题?回归到商业本质之后,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都有,只是说我们太骄傲了,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导致遇到一点挑战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玩这个游戏了。越是挑战多的时候,越是放下傲慢、偏见、狐疑不决,重构新的经济增长逻辑和微观基础的时候,是静下心来思考怎么规划未来的时候,这就是商学院的价值。

  举几个例子

  OECD国家医疗业对GDP的贡献比例平均是10%,高于金融业。中国2016年整个医疗体系对GDP贡献占比是5.6%,如果花十四年时间能达到10%,2030年将为GDP贡献25万亿。2016年中国房地产的贡献是12亿,十四年后将有一个两倍于房地产的市场,那就是医疗服务市场。但目前在这个市场里基本上找不到一家好企业,既能解决医疗问题,又能为人提供有尊严的服务。未来能不能找到很好的商业模式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大家来到商学院可以关注的一个事情。

商学院教育的价值是什么

  中国现在整个金融资产规模是180万亿,是GDP的大约4倍。到2030年,中国的名义GDP将达到250万亿元,金融资产总规模将达到900-1000万亿元。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会出现各行各业的爆发式增长:到2030年,中国股市总市值将达到300万亿元;到2030年,中国拥有4亿“九零后”,2亿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力人口;那么到2030年,中国将拥有多少位世界级的企业家和管理大师呢?

  回答一个问题:到了一个大资管时代,一个财富管理爆发的时代,怎么设计出一些能够满足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他们在保值方面,在规划未来生活方面,需要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率的产品服务体系。这些将直接左右2030年整个中国金融版图,决定谁居于最高点,谁居于被淘汰的历史边缘。

  这些需要思考和解答的问题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商学院的价值。我还可以讲出更多这样的例子来探讨这些可能性。我们一起思考,一起协同,可能看到的将是不一样的中国经济。那个时候可能不再看重财富500强,而更在乎市值是多少、在乎你用多少资本能创出这么高的市值。这些话语出现在日常对话中的那天,还是很值得人期待的。

  中国未来35年需要什么样的企业?

  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

  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

  是停下脚步、静下心态

  来重新思考的时候了。

  我们现在面临的结构性挑战等问题,过去35年、40年的时间,一直没有解决过,只是说在经济高速成长的时候,这些问题的负面影响没有凸显出来。经济发展进入平台期、普通民众获得感没那么强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中国平民主义时代的出现,其实给我们更大的启发在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政策、产品服务,应该考虑更多的是公众的获得感。如果经济成长只是让少数人受益,那么这个成长将很难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商学院在思考的一个全新命题。

  中国必须好,没有第二选项,因为这是我们的国家。

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