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MBA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EMBA >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 新闻动态 > 正文

厦门大学EMBA,打造学生满意度为核心的商学生态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3-12-19 15:14:50
收藏 分享 评论(0)

  “这是一个恢弘的时代。中国经济稳中有升、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化;中国企业转型改革、升级进步的根本走向,不会改变。未来,黑天鹅还会飞起,灰犀牛仍将跑出,但企业家们创新创优的追求,不改;企业家们完善管理的决心,不止。”

  在厦门大学EMBA项目2023年版的简介中,著名财务学专家、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EMBA中心主任李常青如是说。

  在李常青教授看来,“现代商学教育,不可能是孤立地传授商学知识,必须紧贴社会,关注动态。企业在面临太多不确定性的时候,商学教育也同样面临很大的变化,比如教育政策的变化、学生结构的变化、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变化、企业学生带来的新问题变化等等。而从商学教育角度,我们自己如何对‘不确定’进行确定,本身也是挑战。”李常青教授认为,当今的商学教育必须有两个确定:

  其一,教育的初心不能变;其二,继续匹配于产业经济及企业需求的商学教育探索,不能变。

  厦大EMBA的使命是“锻造商海领航人”。自2002年项目成立至今,这一使命至今未变。那么,作为曾经锻造过陈景河、丁世忠、丁水波、柯希平、郑耀南、庄重、王挺革等一大批第一代EMBA学生,并将他们培养为各领域 “领航人”的厦大EMBA,如何在面对新一代EMBA学生时,继续完成这样的使命?

  面对生源结构性巨变

  李常青教授表示,对于那些愿意挤出时间,重新回归到大学课堂的企业管理者学生,“不用担心他们追求创新创优的精神意愿”,但是,客观来说,企业学生之于商学院的关系,存在两个逻辑:

  ● 企业家并不是单纯依靠培养而形成的,商学院的教育体系可能更倾向培养管理者。

  ● 商学院能做到的是,提供方法、工具以及熏陶的环境、品德的引导。

  “成为企业家,可能和知识并无直接相关。多数情况下,和情怀、思维、高度、境界有关。”李常青教授所持的这一观点,可溯至熊彼特(J.A.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有关“企业家精神”理论。

  熊彼特解释过,与只想赚钱的普通商人或投机者不同,企业家对于个人致富——充其量仅是他部分目的,而最突出的动机来于“个人实现”的心理,即“企业家精神”。

    何谓“个人实现”?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最高级的两个阶段是: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 -actualization need)和超越需要(Transcendence needs)。

  全国EMBA项目自2017年实施统考制之后,国内商学院的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特别是教学对象。

  李常青教授表示:“和第一代EMBA生源最大的不同就是,第一代多是已经有一定成就的企业家,读EMBA是为了寻找提高管理效率的理念和方法论,而新一代EMBA双证班的学生——严格意义上,多是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创业者、中小型企业主等,但他们进入EMBA教育环境和熏陶后,能否最终成长为比肩第一代的企业家,关键仍在自己身上。”

  根据厦大EMBA项目简介信息,厦大EMBA双证班生源中,被标志为“企业负责人”的生源占比为58%,而中高级管理者生源为42%,两者相较约为1:0.72。

  “理论上,他们已经具备成为企业家的基础。但是还需要学习和努力。”李常青教授表示,EMBA教育就是进一步夯实好他们的“不改、不止”。

  厦大EMBA生源的结构性改变,是当下国内EMBA教育的共同现实。姑且不论EMBA教育的愿景、价值观,但目的却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高级管理者的同时,提高他们向企业家的转变概率。

  以学生满意度为体系

  为什么要选择厦大EMBA?

  在厦大EMBA能获得什么学习效果?

  在厦大EMBA学习之中、之后,整合实效的情况如何?

  除却企业学生 “自我能动力”因素之外,以上三个问题,本质上都是指向了厦大EMBA的教学质量。

  自2002年以来,厦大EMBA一直在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迭代,最后将评定、检验教学质量的核心聚焦在“学生满意度”上。

  厦大EMBA中心的历任领导班子非常注重学生的满意度,在他们看来,学生满意度是衡量厦大EMBA师资、课程质量、教学管理等水平的核心标准。满意度不是单纯地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学校和学生不是乙方和甲方的关系。严谨的治学、严格的管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负责任的爱,这才是满意度的根本。

  项目初创时,厦大EMBA有关教学质量的管理依据,主要来自于《教学质量评价表》和日常对学生的走访、沟通等。

  由于评价表是匿名的,同时,评价内容涉及任课老师的课件质量、课堂表现、互动表现、学习接受程度等多维度的意见反映,厦大EMBA借此一方面了解学生课堂上的满意度情况,另一方面适时掌握老师的教学情况,以此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21年打磨,“学生满意度”不再只是依托于一张评价表,而上升成了教学监督、质量、改进的系统,从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并逐渐在EMBA中心形成了一系列的软性文化。

  去年,李常青教授带领团队以“PZB服务质量差距模型①”为理论工具底本,专门诠释了厦大EMBA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进,从而保障EMBA学生“感知服务质量优于期望服务质量”。

  PZB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之下,涉及诸多的循序式改进项,这里仅从该模型系统中抓取一些比较关键的节点进行讨论——

  ● 缩小商学教育“市场知识差距”的教学设计。

  PZB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之于厦大EMBA是一个动态模型。“我们经常会对模型进行复盘,并保持更新”。其中所谓“市场知识差距”,是指商学教育的提供方对学生期望的了解,与真实的他们期望之间的差距或出入。

  李常青教授以早期开设的《非财务经理会计学》课程为例:“这个课程的开设,打开了厦大EMBA基于相应式洞察、缩小市场知识差距的先河。”

  2002年,厦门大学EMBA创办。随着EMBA项目的落地和推进,一些问题开始浮现,比如:学生会正式或非正式抱怨某门课听不懂、学习没收获等。与有些院校更换师资的简单做法不同的是,厦门大学EMBA在回访抱怨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反馈进行了深度审慎分析:在汇总2002-2003学年春季学期的学生正式、非正式抱怨中,发现这些抱怨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壁垒比较高的课程,如:《CEO财务报表分析》《CEO财务管理》,对比没有抱怨、甚至评价很高的EMBA学生,厦门大学EMBA发现:这些正式、非正式抱怨,主要来自没有财务会计从业经验、也无任何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的EMBA学生。为此,EMBA中心及时调整、增开了《非财务经理会计学》先修课。这一洞察及其后续开展的教学设计调整所取得的成效,拉开了厦门大学EMBA基于响应式洞察、缩小市场知识差距之旅。

  ● 缩小商学教育“服务设计和标准差距下”的“二元教学模式”。

  所谓缩小商学教育“服务设计和标准差距”,是指校方将对学生的了解、洞察等抽象理解,转化为可观察、可操作、清晰明确具体且能带来真正的价值。

  而关于“二元教学模式”,按李常青教授的解释,即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教学相长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缩小商学教育服务设计和标准差距。

  教与学,本身是一对矛盾。和全日制授课不同的是,EMBA的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非常强。因此,相对而言,“教”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学”而展开。按照李常青教授的说法,厦大EMBA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诉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主动调整课程。

  目前,厦大EMBA经过不断主动调整后的课程中,特别是选修课(含公选课程)就达27门之多。“厦大本身就是综合大学,如能源、化学、海洋、生命科学等专业学科优势明显,我们将这些专业和管理课程进行多元化融合。未来,选修课还会继续增加。”李常青教授表示。

  ● 缩小商学教育“服务交付质量差距”下的“双视角模式”及“非凡X实境课堂”。

  所谓缩小商学教育“服务交付质量差距”,是指从服务系统交付系统的角度,来把握服务交付质量。而“双视角模式”是厦大EMBA把握服务交付质量的独特办法之一。除了成熟且不断迭代的王牌教授团队之外,从2022年即厦大EMBA创办20周年之时开始,厦大EMBA礼聘早年毕业的EMBA校友担任当年学长导师,为EMBA学生们提供新的培养力量和培养模式。

  EMBA学长导师制,将第一代EMBA校友重新请回课堂,以导师身份参与到EMBA的培养环节。与教授团队不同的是,学长导师们带来了20年来在商场耕耘所获得的直接的心得体会和独到眼光,为新一代EMBA学生们打开更接地气、更具实战、更具个性化的管理和商战模式思路,其成功或失败经验对学生们都具有难得的启迪。

  李常青教授总结到,学长导师有“六个一”的导师职责,如新生班级将到学长导师所在企业做一次深度的企业参访和交流。以2022级班级为例,EMBA中心曾组织同学们到2002级校友、2022级学长导师陈景河所在的紫金矿业进行实地调研、参访,并就“创新与坚守”“加速构建全球竞争力”等话题进行系统性研学。

  此外,“非凡X实境课堂”是厦大EMBA把握服务交付质量的另一个独特办法。

  所谓的“实境课堂”,即将课堂搬到企业——由教授带队,或走入名企、或进入EMBA企业学生的公司进行案例考察和讨论。

  类似“实境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当下商学院中比较盛行,而厦大EMBA的独特又是什么?

  “教学模式看上去类似,但要充分体现出真正的实效,而不仅仅走过场。”李常青教授以最近一次走进福州校友企业的案例为例:

  首先,将班级同学按照各自的实际职业岗位,分为了三个不同的组:投资者组、管理者组、人力资源组;

  其次,三个组分别从投资、管理、人力资源角度对被考察的校友企业进行问询、诊断和分析运营中的问题;

  再次,三个组进行激烈讨论“会诊”,并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形成统一、完整的管理报告。

  “拿到报告后,被考察的企业校友表示,之前聘请的咨询公司不仅耗费了一笔巨大费用,而且还没有同学们提供的报告这么敢于深入问题,且还提供了解决方案。”李常青教授表示,这份报告在撰写过程中,带队的教授核心工作是,一方面检查集体作业,一方面也能评估和反思教学的成效。

  厦大是国内2002年首批开办EMBA教育的十所一类院校之一,由于该商学教育项目地处民营经济较发达的区域,一直以开放的态度、把握经济前沿的动态为核心,进行商学教育的锐意实践。在经历了21年砥砺前行之后,其已经沉淀出独特的商学办学理念、经验、案例,成为中国EMBA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力量,被誉为“中国商科教育的一面旗帜”。

  ① PZB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上世纪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美国营销学家帕拉休拉曼(A.Parasuraman)、赞瑟姆(ValarieAZeithamal)和贝利(LeonardL.Berry)等人提出。该模型用来分析质量问题的根源。又称为“5GAP模型”。具体解释为,顾客差距(差距5)即顾客期望与顾客感知的服务之间的差距——这是差距模型的核心。要弥合这一差距,就要对以下四个差距进行弥合:差距1——不了解顾客的期望;差距2——未选择正确的服务设计和标准;差距3——未按标准提供服务;差距4——服务传递与对外承诺不相匹配。

来源:经理人网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