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MBA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EMBA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师资队伍 > 正文

上海交通大学EMBA彭诚信教授:“诚信”破题不确定时代下的企业经营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3-08-10 14:21:58
收藏 分享 评论(0)

  法律方法与民商法实践

  成就自己的“百年老店”,是大部分企业家的梦想。但现实是,许多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除了要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考验外,还要面对营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新周期的到来,新兴领域、新行业热点和新合作机遇层出不穷,新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也随之而来:在新兴的未知领域里,如何应对法律风险,有哪些基本原则?在新的合作需求下,应该如何设置权责,避免协议失效和纠纷?对于企业家们来说,哪些才是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的必要法律常识?如何在参与营商竞争的同时,实现法律规范内的可持续的高效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基本的‘法感’。”日前,在交大安泰EMBA的《法律方法与民商法实践》选修课上,来自凯原法学院彭诚信教授的一堂课,让在座学生受益匪浅。彭教授通过对民法中的体系化思维和方法论思维的讲解,并在实际案例的探讨中,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法律思维在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利义务、民法基本原则和民事责任等方面的实践应用。

  10个字学好《民商法》

  每个企业家都要具备基本“法感”

  《民商法》在我看来,十个字就能概括:主体、权利、义务、原则和责任。简单说就是一句话: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创设权利,并遵循特定的原则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对自己设定的权利义务负责。

  最好的营商环境是法治。这是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里提到的目标之一,报告中强调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当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彭诚信教授看来,要实现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这对每个公民个体的法律意识和素质提出了要求。“尤其是管理学院、商学院的同学,我们需要有法律思维,如何对一个法律案件做出具体判决,我们需要明白其中的法理和法理思维逻辑。”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分析,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法律的体系性思维、方法论思维,并将其运用到案件的法律适用中去,以培养正确的“法感”,这也是当下市场环境对企业家们的客观需求。

  作为国内民商法领域权威资深的专家,彭教授对民商法的解读独辟蹊径,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何为主体?主体在《民法典》中有三大类,自然人,就是你和我,法人,就是你们办的公司,以及非法人组织,虽然没有公司的严密组织,但也是主体。”彭教授从基本概念入手,抛开深奥复杂的理论基础,结合案例和民商法的具体制度对“主体、民事法律行为、权利义务、原则和责任”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生动阐述。

  在讲解案例时,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案件当中的关键,彭教授谆谆引导学生如何在课堂上独立思考。“我给大家提一个要求,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老板,不要把自己当成EMBA、硕士、研究生等等,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来思考。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案例背后的法律思维。”

  代入各自的立场之后,学生们的“法感”突飞猛进。从复杂的亲子关系案件,到热门的公众案件,从网红争议案例,到公序良俗事件,在对这些案件争议点的精心解读中,彭教授把民商法的基本概念深深播撒到每个同学心中。

上海交通大学EMBA彭诚信教授:“诚信”破题不确定时代下的企业经营

  8个字学懂“合同”

  “诚信”原则打造中国式百年老店

  1. 构成法律规范(legal norm)的有两种,一种是规则,另一种是原则。在法官裁判案件的时候一定是先用规则,因为规则有三大属性,特定的适用条件,具体的权利义务,确定的法律后果,只有它才可以做裁判案件的直接依据。而原则在权利义务内容和法律后果方面往往是不具体、不确定的,法官则负有将其论证为个案规范的义务,因此原则并不能直接作为裁判依据。

  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合同类案例,成为彭教授解读《民商法》的另一个重点。“合同可以说是占了我们整个《民法典》当中的40%之多,大约是42%。”彭教授对于合同部分的阐述,同样进行了高度概括。“如果能把民商法基本内容概括为十个字的话,八个字就能概括合同内容,即:成立,生效,履行,违约。遇到任何一个合同的案件,先是看这个合同有没有成立,有没有生效,履行当中有没有障碍,有障碍怎么排除,最后就是当事人有无违约,违约的话便承担违约责任。”

  在解读合同类案例的过程中,彭教授着重和学生们就“原则和责任”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法律的学习中,法学方法论和法律思维尤为重要。法律思维则包括抽象的思维理念和具体的思维方法。”相对于抽象的思维来讲,包括法律关系、请求权基础等具体的法律分析和学习等要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去学习体会。“抽象的法律思维理念主要就是学三感,即权利感、正义感、法感,这三感来源于基本的法律理念与做人理念。”

  在彭教授看来,民商法也好,其他任何法律法规也好,法律的适用方法,无论如何适用,都存在着伦理和价值判断以及利益衡量。法律规则也许是变化的,但不变的是法律的精神:即公平正义。在构建公平公正的法治社会道路上,要遵循法学精神,要坚守诚信原则。

  彭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大专门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其报告的第七部分,就是想让每一个国人相信法律是保护人心安的,是保护社会诚信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法治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如果大家期待中国出现更多的百年老店,如果大家希望自己参与百年老店的建设与经营,那一定要借助法律的保障,也要借助社会诚信的保障。经营者自己首先要诚信,相信法治,才会激励消费者会诚信,相信法治。

图文/ 上海交通大学EMBA微信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