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教授,祖籍江苏仪征,1930年11月出生于南京。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厉以宁教授于1988年至2002年任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至2007年任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2012年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起任全国政协常委。
厉以宁教授目前还担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等职。
学术成就:
厉以宁教授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这些都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厉以宁教授还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厉以宁教授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其中包括 “孙冶方经济学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个人最高奖)、第十五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学术研究奖(日本)等。1998年荣获香港理工大学授予的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他曾多次被邀请到国内外多所大学与科研机构演讲。
厉以宁观点:中央与其养亏损企业,不如养职工
厉以宁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目前供给侧改革面临两大困难:一是关停企业导致职工下岗。“中央现在的政策是包下来,与其养亏损的企业,不如养职工。职工生活有着落了,经过培训可以重新找到工作岗位。”
另一大困难是补短板。厉以宁说,这就需要创新,也必须在结构上做一些调整。他说,经济发展可以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发力,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决定了我国需要从供给侧发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发展得更好。“困难是有的,但我们有信心克服这些困难。”
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
1.9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最让厉以宁受触动的是“新型城镇化”这一节。“过去我们也谈城镇化,但现在问题还是很多。”之所以这么说,源于厉以宁自己的调研经历。
2015年,厉以宁委员赴陕西、贵州、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广东六个省区做调查,发现有些地方农村中男人出去打工,妇女和孩子留在家里,长达十几年的分居导致不少家庭破裂,并引发了很多治安案件。 厉以宁感叹现在农民工数量的庞大:我国目前农民工有2.6亿~2.7亿人,还有4000万留守妇女、4000万留守儿童和4000万左右的留守老人。 “我们现在说扩大消费,那就要先扩大新型城镇化啊! 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
厉以宁认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首先要解决农民在城市的住房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人家怎么在城市生活、工作。” 调研的时候,这位经济学家听到了一个新名词——“城归”。厉以宁说,“城归”是说农民工进城工作,有了些技术和资金之后,再回乡去创业。他发现,现在的“城归”人数越来越多,“城归”其实想留在城里,想把家人从农村接来。“这说明还是房子的问题,在棚户区拆迁的时候,要给农民留下一部分房子。现在城市房价太高,‘城归’买不起。有房子,人就会买东西,买家具,会消费,社会就会安定。”
中国能保持6.5%到7%的经济增长
谈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厉以宁说,目前我国GDP一半以上是第三产业的产值,我国经济正处在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换时期。在这一阶段出现经济增长率下滑,全世界都一样;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在结构调整中必然有过剩部门重组。
“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的,有那么高的增长率了,情况也不一样了。一个情况是我们第三产业占了(GDP)一半以上,实际上是转轨的表现,是转向后工业化时代。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看到经济增长率下来6.5到7之间,去年是到了6.9,仍然在全世界是高的,而且我们的转轨仍然是表明了今后还要继续下去。” 厉以宁认为,要保持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改革的动力至关重要。还有一方面,就是信心问题。要从全局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转型,尽管现在有困难,但是前景是好的。 “既然我们要转入新常态,既然我们要强调供给制的改革,我们说中国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够适应中高速的经济增长,才能够在社会上解决就业问题,我觉得这一点是最要紧的,信心问题。”
下一篇:木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