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深圳分院院长、上海学区院长,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至1989年6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任教;1989年9月至1997年6月就读于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获社会与经济科学博士学位。
李其观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崛起助力复兴梦想
中国经济将不可逆转地接着往前走,大城市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跟大家说说社会经济。
首先谈三个概念:发展、崛起和复兴。发展的判断标准是看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有没有区别,今天比昨天好叫发展。发展未必是崛起,崛起指的是自己的今天比别人的今天强大。复兴是指曾经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大哥,衰弱后重新变成大哥。中国在2013年之前是简单的发展阶段,2013年之后进入冲刺阶段,前后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外交。发展阶段,外交工作的目的在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绝不结盟。冲刺阶段,中国要成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实现民族复兴。这需要改变之前绝不结盟的做法,积极“打造命运”,分享利益给其他国家,让他国愿意看到中国崛起。中国也许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复兴的国家,而中国的复兴离不开经济的继续发展。
简单谈谈怎么理解GDP。假设今天的地球和2万年前相比,什么都没多,什么都没少。根据经济学的原理,人的手没摸过的东西叫做大自然,摸过的东西叫做GDP。中国人口众多因而GDP最多,欧洲宗教改革之后,慢慢开始重商,鼓励居民鼓励追求财富,导致最后出现了工业文明。其本性是用机器手摸,产能特别是人均产能可以持续上升,即现代GDP持续增长。此时,中国也开始出现类似的“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然而,满清统治者对中国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发展,中国只好继续走农耕道路。两只手摸出GDP的社会,其基本特点是人均产出基本不变,而工业文明通过人造机器手,迅速提高了经济发展速度。人类导致人类提高产能的能力,实际上是无限的。农耕文明时代,劳动人口减少意味着产值减少。而工业文明时代,劳动人口的减少不会导致经济增长减速,但老龄化和养老确实是一个问题。农耕文明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人用,也不会产能过剩或遇到市场狭小的问题,因此农耕社会的内在本性是收敛非扩张性,而工业文明的内在本性是扩张性质和侵略性质。
摸就是GDP,不摸就是大自然,摸还是不摸?理解这件事需要理解生物学决定的人性。两个基本特点,其一,其他生命个体和自己的血缘越近,人越表现强烈的利他主义倾向。和自己的血缘越远,越表现出利己主义倾向;其二,喜欢别人帮自己摸,但作为交换的时候互相需要的东西很少相配,因此但人类就发明了一般等价物,即是人民币。那摸还是不摸呢?根据经济学原理,有需求就摸,没需求就算了。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多年强劲增长,是因为需求能够强劲增长,因为走上了英国人率先走上的工业文明的路。经济说到底就是需求,需求创造需求。人类生活从经济的角度说,最难创造的、最根本的是需求。经济要想强劲增长,需要需求强劲增长;需求要想强劲增长,需要首先发明人们喜欢要的东西。这也是人类经济的基本特点。
社会通常可以简单地划分成三个阶段:时间短、没有需求、没有经济增长的前工业化社会,需求强劲增长、经济强劲增长的工业化进行中社会,以及需求、经济均无法强劲增长的后工业化社会。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进行中。按照人类到今天为止已经开发出来的技术,能够为本国国民提供的基础设施,欧美、日本早已经达到极界,没有大需求,中国在这方面仍有很大需求。从这一角度看,中国未来三四十年和之前三四十年,是处在完全相同的历史阶段。因此,重新崛起,综合国力超越美国,首先是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再是人均经济均超越美国。美国今天的强大,基于其产出、产能在全世界是最强大的,以国家为单位的物质资本存量初分分两类,一类是厂房设备生产线,一类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特点是投资的使用周期极长,长到自然人和企业都不可能存续那么长时间,因此通常由政府挑头。政府投资基础设施也许无法收回成本,但是创造了GDP。今天中国真正的问题和挑战,是公共债务太少、期限太短。
深圳将来作为世界级的经济重镇的趋势很明显。中国经济不可逆转地接着往前走,大城市一定会在中国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深圳是中国几个发展前景较好的大城市。
注:整理自李其教授于北大光华“思远行更远”全球思想之旅深圳坪山站现场演讲